经过几个小时的烧制,胡杨木逐渐炭化。
张志成用一根长棍,挑开表面的灰烬,露出里面黑黝黝的木炭。
他拿起一块,仔细端详,只见木炭质地坚硬,表面布满了细小的气孔,正是优质木炭的特征。
“看来差不多了,咱们准备封窑。”
张志成说道。
众人用土将坑口封得严严实实,让木炭在里面慢慢冷却。
这个过程需要格外小心,稍有不慎,就可能导致木炭复燃,前功尽弃。
老井这边,经过村民们的不懈努力,井壁终于被清理干净。
随着污水被排出,井水逐渐变得清澈起来。
“孙专员,木炭冷却后,咱们得赶紧搭建过滤装置。
用大缸或者木桶,底部铺上一层细沙,再放上木炭,然后把井水倒进去过滤。”
孙专员点头表示赞同:“行,就这么办。
村里有几口大缸,应该能派上用场。”
几个小时后,木炭冷却完成。
张志成和大刘带着人,小心翼翼地把木炭从窑里扒出来,装到事先准备好的麻袋里。
“孙专员,木炭来了。”
张志成喊道。
其他人,手上不停,立马开始搭建过滤设备。
先在大缸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细沙,再将木炭均匀地铺在细沙上面,最后在木炭上又覆盖了一层细沙。
这样,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就完成了。
张志成指挥着大家将井水一桶桶地倒入大缸中,井水透过细沙和木炭的层层过滤,慢慢变得清澈起来。
张志成松了口气,这样算是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,但想要要彻底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,还得加快塔河总干渠的修建进度!
分段跳挖虽然进度比原定的梯形挖掘法慢了一些,但工程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。
每一段沟渠在挖掘完成后,都经过了严格的夯实和加固,边坡上的木桩和木板牢牢地支撑着,抵御着风沙和水流的侵蚀。
接下来的三五天里,工地上的氛围愈发紧张而热烈。
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儿,一心扑在蓄水池和引水渠的修建上。
张志成几乎没怎么合过眼,却依旧精神抖擞地穿梭在各个施工点。
终于,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,蓄水池和引水渠的主体工程宣告完成。
蓄水池像一个巨大的碗,稳稳地嵌在戈壁滩上。
引水渠还有最后十米没有挖完。
按照规划,这部分要等总干渠完成之后,再进行统一的联通作业。
到时候还要在这里修建一个水闸,方便村里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水量。
看着最后的十米,以及划定的水闸位置,大刘摸出自己口袋里最后一根莫合烟,放在鼻尖下闻了闻,又收回去,看向张志成问道:"
张副指挥,等通水了,把我大刘的名字刻在闸板上行不?"
张志成脸上也不知道是啥表情,回了句:要刻就在通水日期下面,写上三十二个泥腿子在这刨沙子,抓耗子!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